信息公开

新闻中心

打入欧洲市场 弘扬丝路精神——塞尔维亚KOSTOLAC-B电站工程项目团队

发布时间:2019-01-31 文章来源:CMEC 阅读次数: 文字大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格局,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塞尔维亚KOSTOLAC-B电站工程项目是中设集团,也是我国在塞尔维亚的第一个电力总承包项目,项目分为两期工程,一期工程已于2016年圆满结束,二期工程目前正在实施阶段。第三事业部区域三部的项目团队将不负众望,借着“一带一路”的春风,为CMEC海外战略布局增添新版图。
 
  塞尔维亚地处东欧、“一带一路”伟大战略蓝图的末端。KOSTOLAC-B电站项目的实施意味着中国企业正式进入传统欧洲版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打破西方壁垒,推广中国技术和标准;大量中国设备的采用,即符合我国出口产业政策,也大大推动了国内设计行业和机电设备制造业水平的升级。该项目是塞30年来最大的项目,肩负着塞尔维亚国家振兴的伟大使命。它的顺利实施,将大大缓解塞国内电力缺口,拉动经济增长,为塞国入欧盟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带一路”战略强调共赢,而中塞两国更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KOSTOLAC-B电站项目是架起了中塞两国政治、经济关系和两国人民传统友谊的桥梁。如此重大的意义,让项目部每个人心中充满了强烈的使命感和荣誉感,为大家的工作注入了无穷的动力和激情。
 

 
  “英国、德国的公司做不到,你们做到了!”
 
  在塞尔维亚做项目不仅工期紧迫,项目从设计到施工要求高,工作习惯也和国内及以往CMEC在亚非拉的项目大不相同。在一期项目施工期间,由于塞秋季经常起风且风力强劲,电除尘阴阳极板难以起吊。而工期又迫在眉睫,大家经常在一起头脑风暴,各种方法齐上阵,“花式”吊装成为现场戏谑的玩笑。
 

 
  更糟糕的是,项目团队还在一期项目执行期间连续两次遇到塞国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打桩机一夜被雨水淹没,深基坑边缘塌陷,坑内积水,强风不断,数月内吊车根本无法启动。而年底塞国严冬来临之前必须发电供暖,否则后果不堪设想。面对这些困难,项目团队群策群力,在时任项目经理张自力的带领下,深入现场,研究各种施工方案,看似杂乱无章的工作被一点点捋顺,大家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项目。在庆功宴上,塞方业主不断感慨:在塞尔维亚,英国、德国的很多公司来承接工程项目,都没有一家能够做到不延期,你们做到了!
 

 
  “既来之,则解之”
 
  在二期项目的设计阶段,由于塞方要求标准高,设计理念又和中国设计院相差甚远,参与设计审批工作的每位同事结成“统一联盟”,工作衔接紧凑,乐于分享各自的对外经验,总结出多套“对付塞人”屡试不爽的办法,并且自发建立了一系列快速有效的内部反应机制,有效的协调参与各方。项目团队面对塞方的重重“刁难”,把设计审批工作的障碍降到最低,有力的保证了项目顺利实施。
 
  国内项目部作为这一场伟大“战役”的大后方,起到了坚实后盾的作用。无论是协调国内的设计院、各设备厂家和施工单位,还是从事商务、财务工作的项目成员都兢兢业业、克己奉公。特别在二期项目几个补充协议的洽谈期间,国内对于现场反馈问题做到“既来之,则解之”,仿佛6小时的时差从未存在。
 

 
  有牵挂的“单身汉”
 
  海外常驻的成员则更是不易。因为常年驻守海外,他们陪伴家人的日子屈指可数:项目经理王鹏飞、项目总工张自力,几乎在项目开始的第一天,就坚守在现场第一线;土建工程师胡志杰,从最早项目开发阶段就一直在现场工作,长达5年之久,女儿和儿子的出生都因此而错过;负责现场商务综合的董运宁,在和妻子领证后第三天即奔赴现场常驻……就是这样一群家有牵挂,却依然坚守在异国他乡努力奋斗的“单身汉”们,心无旁骛,保障着项目的稳步前进。
 

 
  无私奉献是“小事”
 
  施工工地的工作条件是艰辛的,海外工程项目的工地更是如此。
 

 
  负责机务工作的田丰,为了确保脱硫吸收塔内部防腐施工质量,每天带着防毒面具,往塔里一钻就是一整天,塔内不仅温度奇高,还弥漫着防腐材料遗留下来的有害气体,可他从没抱怨过,在塔内的工作时,甚至比任何一个防腐施工工人都长;负责电除尘器施工的于志华,在除尘器安装调试阶段,经常出入电除尘器内部检查阴阳极板和灰斗的工作情况,每次他从除尘器里爬出来的时候,除了眼罩还算干净,整个人就像是煤球一样;负责土建施工的李鹏,在烟囱施工期间,只要现场在施工,不论白天黑夜,总能在烟囱顶上看到他的身影;石膏输送栈桥施工时,每天至少徒步3万步以上,往返巡查,无论雨后的泥泞还是多瑙河凛冽的秋风,都无法阻挡他的脚步;郝峥,从一毕业开始,就进驻现场从事翻译工作,风里来雨里去,吃苦耐劳,完全不似一个刚毕业的青涩的大学生……无私的奉献,对于他人来说或许是美德,但对于项目部的成员只是日常微不足道的小事。
 
    一个人的坚守  
 

 
  在海外工作有时是孤独寂寞的。为贯彻公司属地化经营战略,开拓欧洲市场,也为了能更好响应塞尔维亚各项法律法规,为项目执行规避税务法律等纠纷问题,CMEC塞尔维亚分公司应运而生。在公司成立伊始,毛少华一人在首都贝尔格莱德,租房,装修,招聘当地雇员,联系咨询当地法律、税务、海关等各项事宜,一步步捋清在塞成立公司需要的每一件事,一个人几乎完成了整个公司在当地注册的流程。现在塞尔维亚分公司已然逐渐壮大,毛少华一个人的坚守,功不可没。
 

 
    干工程的  得有一点匪气  
 
  项目经理王鹏飞常说,干工程的,得有一点匪气,这样才能上镇得住老外,下降的伏施工队。此话不假,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这种江湖气质在我们海外项目部工作之余的生活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把酒言欢,称兄道弟,放下自己的社会身份属性,在现场,酒桌旁,大家有缘千里来相聚,就是亲如一家的兄弟。可谓一点浩然气,浓浓江湖情。酒,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消除了工作的疲倦和压力。第二天,满血回归,重新携手踏上战场,工作效率竟也提高不少。
 
    做一个项目  交一群朋友  
 
  项目总工张自力可谓朋友遍天下,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做一个项目,交一群朋友。”在塞尔维亚,当地人热情好客,项目部自然也不能辜负塞人民的信任和情谊。在一次次友好合作中,项目部言出必行,使命必达,全力保障雇员的权益。当地的雇员多次表示,在塞尔维亚,很少有公司能为他们上社保,而在CMEC却享受到了比塞尔维亚公司更加公正的待遇!“希望你们永远留下了!”这已然是每一个在项目部工作的塞籍雇员的心声。
 

 
  当地一个保温材料供应商的项目经理,在项目部的鼓励下向一名塞籍翻译示爱,最后两人喜结连理,传为一段佳话;2014年的洪灾,项目部为当地灾区捐赠了抽水泵,食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当项目部几乎买空他们的超市时,服务员得知这些物资都是交由红十字会运往灾区时,无不竖起大拇指;项目部在塞已经将有6个年头了,周围的市、镇,甚至村庄,如果有节日、舞会或是游园的活动,必然会邀请项目部参加;而当地人的婚礼和生日派对,项目部人员已经不知道参加过多少次了;驻地周围的村民打猎归来时,也会为项目部带来几只大雁或是野兔……这,就是在塞尔维亚做项目的幸福!